絕不失真的攝影–第二人生系列 by Paul Berger
我很喜歡五月天的“第二人生”,但今天要介紹的攝影專題“Second life”系列和五月天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是攝影藝術家Paul Berger所發表的一個系列,“拍攝”期間為2006-2009年,每張照片其實是電腦虛擬世界的截圖。
在這些“相片“裡面,他提出了很多對於當代視覺文化的看法。首先就是最爭議的:螢幕截圖也算是攝影嗎?攝影的本質是”複製一片特定時間之下世界的樣貌“,那在廣義上,”複製特定時間下,虛擬世界的樣貌“,也可以算是攝影吧,而且截下檔案的預設檔名,就根本被稱為”snapshot.jpg”!複製現實世界的相片,無論底片或是數位,都只是”很像“現實世界而已,而複製虛擬世界所產生的相片,卻可以一個像素也不差,完完全全地一樣。這樣說起來,這種相片是不是比用真正的相機所拍出來的東西,更具有真實性呢?而且在現今社會,有不少人在網路上過虛擬生活的時間不比真實生活還少,虛擬世界漸漸取代現實世界,那這種虛擬化的”相片“,對他們而言,也許更為”真實“!
不用考慮打鳥要用哪一顆鏡頭,按下printscreen就對了!
日落大景,怎麼沒有人刷黑卡呢?
在虛擬世界中也有相機!用虛擬世界的相機拍出的相片,到底代表了什麼?
(下圖廣告照片裡的房屋就是上圖的房屋)在虛擬的世界中,假設某虛擬的人拍下一張房屋的照片作為廣告,作者又用截圖翻拍了這一張廣告。有趣的是,無論如何翻拍,圖片仍然保持和原物一模一樣完全不變。而在現實世界中,翻拍的照片會快速失真,詳見舊文。
在虛擬世界中,你可以決定自己的樣貌,要多帥有多帥,身材要多好有多好。
外表可以購買,而且“impressive realism”(令人印象深刻地寫實),Paul Berger又再次提出虛擬與現實的微妙關係,而且有淡淡的諷刺意味。
下面這幾張真是堪稱經典,把真實世界裡的人的照片也一起截圖下來,讓觀眾看看他們在虛擬世界裡的對照。可以發現虛擬外表的選擇和真實外表有很大的相關性:反映真實的樣子,或是反映理想中自己的樣子!
(第三張還真殘酷@@)在虛擬世界中,我們可以輕易做想做的事情,變成想要變成的人,難怪許多人沉迷於其中。
下面這張我也很喜歡,它承襲了藝術史的傳統,探討性別議題。
男女界線不明,融為一體,傳達的理念就像是達文西的這張畫 (Leonardo da Vinci, St. John the Baptist, c. 1513-1516)
或是Robert Mapplethorpe的這張照片一樣。(Self-Portrait 1980)
如果對於其他照片有興趣的話,全系列作品都在Paul Berger的官網 http://www.paulbergerphotography.com/chapters/secondlife/second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