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影,超完美曝光
手機攝影根本不可能超完美曝光,我們只能妥協而已,標題只是把你騙進來看文章的(無誤)。
如果想要照片儘量接近眼見的真實物體,相機蒐集到的色彩資訊就要盡量接近人眼,但是手機做為低階的數位相機,資訊的搜集量是遠遠不夠的,這點我們可以從「色階分布圖」看出來。用snapseed這個app開啟照片,就可以看到左下角的線圖,那就是色階。
色階的意義就是這張照片從最暗到最亮所記錄的資訊量。一般而言自然界的色階分佈都是順的,也就是頭尾的地方都是從0開始。
如果發現左右有被截斷的情形,就表示相機所截取的資訊量不夠,左邊被截斷表示暗部的資訊沒有記錄到(如下圖),沒記錄到的影像都會變成純黑色。
像這張照片就有很多黑掉沒有資訊的地方
同樣的,如果右邊被截斷的話,相片就會有地方整個白掉,稱為過曝。這張照片也有許多過曝的地方。
總體來看,這張照片的色階分布圖大致長這樣。
手機不比數位單眼,因為先天限制,常會有亮暗處細節缺失的問題(稱為動態範圍窄),所以我們必須依據需求,在拍攝的時候就要獲得最多的資訊,在後製時調成最佳影像樣貌。在拍攝的當下就決定要怎麼後製。
假設現在遇到這樣的場景:前後景明暗反差很大,而重點是前景,如果不考慮後製的話,對著前景曝光,會拍到這樣的影像:
前景看起來曝光正確,但是背景的天空和湖面一片慘白,從色階分布圖會明顯看到右邊被截斷一大部份,是過曝的地方。而左邊是完整的,且還有一小段距離才會到邊界。
以獲得最多資訊為前提來說,亮部的資訊量是不夠的。
改善方法是,在拍攝時減少一點曝光(iphone在拍攝的時候是可以-EV的),可以獲得下圖這樣的影像:
看起來過曝的地方是少了,但是做為主角的前景卻太暗了。看看色階分布圖,過曝的地方少了,暗部的分佈雖然偏暗,但沒有被截斷,也就是說沒有暗部細節缺失,只要資訊沒有缺失,後製就能夠調整!
要怎麼調整呢?開啟snapseed的「影像微調」功能。首先使用「氛圍」,氛圍這個功能會改變整個場景的明暗分佈,把特定部分的亮部變暗,把特定部分的暗部變亮,結果是整體明暗的反差變小(在這個例子中是前景整體來說變亮,後景整體來說變暗),同時同為亮處或同為暗處的對比增加,變得更清楚(這個例子來說是山脈整個在亮區,山脈的明暗對比增加,變清楚,石頭和草在暗區,對比也增加,變清晰)。總之,就是一個接近HDR的厲害功能。(但因為效果太好,常常會調整過頭,必須十分小心)
這裏比較使用前後的樣子
現在看起來天空還是太白了,在拍攝的時候沒收到的資訊大致沒救,但我們來看看後製能不能死馬當活馬醫。snapseed之中調整明暗的選項有三個,都在影像微調裡面(lightroom比較厲害有五個XD),分別是亮度、陰影、高亮度。「亮度」改變的是整張照片的明暗,「陰影」改變的是暗處的明暗,「高亮度」改變的是亮部的明暗。改變的部位對應色階大致如下:
在這張照片裡面,我想改的是背景(亮部)的明暗,但不想動到前景(暗部),所以使用「高亮度」的選項。-43以後,居然有救回來一些,截斷不見了!
結果如下,天空藍色的部分更多了
這樣影像已經差不多了,但我覺得前景還可以再清楚一點,於是接下來再經過微調,最後的成品:
來比較看看,左邊是對著主體曝光,不考慮後製的情形;右邊是在工作流程中加入後製,在拍攝的時候就以獲取最多資訊為目標。
下面這個場景是更極端的高反差。自動曝光會拍出這樣的照片:
可以看到色階分佈圖的兩端都被截斷,亮暗部的細節都不見了。當細節不能全包的時候,我們只能選一個重要的。手機的好處就是拍完可以對照現場後製,觀察現場的情形,我覺得最漂亮的地方是窗外的光線打在右邊的雕像上面,但是這張照片中,右邊雕像的細節全部過曝了,所以我決定減EV放棄一部分暗部細節,以保留雕像的細節。
隨後再用「陰影」功能把暗部加亮,救回一點暗部細節。
來放大比較看看雕像部分細節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