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cf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home/wutayuco/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從哈勒曼特特展學習如何賞析古典油畫 – WuTaYu | Home

從哈勒曼特特展學習如何賞析古典油畫

奇美博物館舉辦了荷蘭藝術家哈勒曼特(Henk Helmantel)的大型展覽〈凝視日常〉,展期到2019.2.25,延續荷蘭靜物畫的傳統,哈勒曼特的作品以靜物為主,也有些以教堂內部為主題的畫作。靜物畫的畫面構成很單純,差異只在物品的選擇、擺放的方式、觀看的物品的角度和光線的使用,所以非常適合拿來理解古典寫實藝術的美感標準。

古典寫實畫就是奇美博物館喜愛收藏的類型:看起來很擬真和諧卻又極富美感,人體比例沒有變形,沒有明顯的筆觸。例如Bouguereau的畫。

可想而知,在孟克所有條件都不符合,一定不是屬於這種類型。

做為一種「看得懂」的藝術類型,古典寫實畫常常被誤解。觀眾經過,看一眼「哇!好像照片」然後換下一張。像不像實物、透視正不正確在繪畫中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雖然古典寫實畫仍然很要求這些),色彩和造型的搭配達到一種具有韻律,和諧卻又不呆板的狀態,才是更多藝術相關領域追求的美感,即使在當代藝術中,這些原則也還常可以看到,在動漫、插畫、設計中更是普遍存在,當人們說「這好美」的時候,通常指的是達到古典標準的作品。

這張哈勒曼特所畫的,〈來自台灣的盒子〉,非常單純地只畫一個物件。視角接近平視,所以整個盒子十分方正,上下左右和邊框都平行,整張畫看起來是以矩形構成的。雖然全都是方正的造型,畫看起來卻很生動,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先忘掉這是個盒子,純粹把畫面看成幾何圖形的時候,構成就變得很明顯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各個元素的同質性造就畫面的和諧,異質性造就畫面的生動;但過多的同質性會使得畫面呆板,而太多的異質性使得各個元素失去關聯,致使畫面凌亂。

造型方面,這張畫大多是矩形的構成,同質性產生和諧感;但這些矩形的長寬比例和面積卻各不相同,異質性而有生動、節奏感,整張畫的重點是上方從夾縫中打下的光線,打在盒子中的紙上。這邊之所以成為畫面重點有幾個原因,首先造型方面不像其他地方都是有90度角的矩形,這邊有很多不規則的多邊形,變化更大;再者,此處的光線十分戲劇化,像舞台燈光或是教堂窗光一樣打在紙上;而在圖像的意義上,盒子是用來包裝內容物的,所以內容物才是重點。

接下來看看顏色的使用,整張圖都是偏黃的暖色,連盒子裡的紙張都是暖灰色,同質性產生和諧感,讓我們看看如果紙張變成白色會發生什麼事情。

變得很不協調,好像是不屬於這個畫面的東西。那整張畫面都是紅色棕色十分類似,這樣會不會有點呆板呢?哈勒曼特當然也想到這個問題,所以用了這個畫框,抓到了!畫框是綠的。
     
綠色是中間紅色盒子的對比色,具有異質性產生變化性,但是這個綠色的彩度極低,又偏黃,所以不至於和橘紅色太過偏離,單獨拿出來看其實很混濁(右圖),但就因為這樣才能和諧。我們把外框變鮮豔來實驗看看,明顯搶走了畫作的光彩。

物件選擇越多,要解決的問題就越多。接下來看看比較複雜的三樣物品的作品

在這張畫中,哈勒曼特選擇了三個類似的物件,應該是三足酒器(斝)。仔細看的話,三個物品的大小造型都很不一樣,尤其是腳的角度,有微妙的差異。三個物件組成傳統的三角形構圖,在三足的位置又產生很多的小三角形。畫面又分成兩邊,左邊兩個一組、右邊孤立,雖然如此,兩邊還是具有極大的關聯性,因為中間和右邊的酒器,把手和腳的角度是一樣的、顏色也類似、身體有腰身,和左邊胖胖的不一樣。所以左、中因為擺放位置而有關聯,中、右因為造型、角度和顏色而有關聯,三者因為同為三足酒器,又是三角形構圖而互有關聯。

顏色方面,左邊偏紅色,右兩個偏藍綠色,雖然有重疊但它們的主色調是不同的,中間的比較黃、右邊的比較藍。

看不出來左邊的顏色偏紅嗎?看看PS怎麼說

這些顏色單獨拿出來看的時候看起來都很混濁,但就是因為這樣的顏色得以互相協調。因為中間和右邊的酒器和背景接觸的面積最大,所以背景使用了它們的對比色紅色調凸顯前面的酒器,紅色的使用比較冒險一點,因為暖色有前進的效果,太鮮艷的話會把主體物件吃掉,所以這張畫用的是彩度較低的粉紅色,加之主體的立體感和造型都很豐富,不至於被背景吞噬。來實際看看被背景吞噬的感覺。

這種畫面看起來比較現代,比較不像是古典繪畫追求的效果。(沒有價值判斷喔)

再仔細看三個酒器的色彩,會發現除了主要顏色以外,它們偷吃了彼此的顏色,尤其是背景的粉紅,散佈在酒器上,兩個柱不同的顏色是很精彩的處理。

展覽現場有介紹他的作畫方法,甚至還有影片直接示範如何挑選物品、如何擺放和整個作畫過程,他的畫法就是非常傳統的油畫技法,全都是直拳。分成至少三次製作,第一層建立基本的明暗造型,第二層確立形狀和主要的顏色,第三層在需要的地方染上透明度高的顏色。

因為是不同層次的堆疊,所以下層的顏色會透出來,產生層次感。由這張畫的背景和桌子的處理來當作例子:


背景以灰綠色為主,但是染了很多桌子的粉紫紅色。

而前景以粉紫紅色為主,但也參雜了很多綠色,因為混色的結果,有綠色的地方彩度會變低,我大致標示出來。

於是雖然前後景是對比色,但因為其中又帶有彼此的顏色,所以建立關聯性之餘又增加很多層次感。主角果實雖然是一樣大小和顏色,但是他們生長的角度都不一樣,而富有節奏感,另外這些果實的分佈不是各自獨立的,是具有團塊狀的分佈,團塊大小各不相同也具有生動的效果。

 

最後我們來比較看看以古典風格繪製的大量生產的油畫有什麼差異,這樣的油畫在淘寶很常見,生產方式是整批工匠一起大量快速製作。(畫法在youtube有很多,關鍵字是快速油畫、休閒油畫、歡樂油畫)


整體構圖的問題在於重心太高,下方空洞承受不了豐富的物件,明顯右側太重畫面不平衡。桃子長得一模一樣,幾乎就是複製貼上。葉子的造型也很一致,以最大面積的方向朝向觀眾。葡萄的分佈沒有聚散,兩色各一團呈現在畫面(比較看看哈勒曼特的果實)。兩色的葡萄和前面的三顆桃子的所佔面積差不多,就連桌子上的刻痕間距也很一致。過多的一致性造成畫面呆板匠氣。

顏色部分,背景和整體應該是預期要棕色調,但是靜物卻不具有背景的色調,許多亮面是直接加白色的(應該要有點偏黃),所以在這張畫面裡很突兀(比較看看哈勒曼特的紅色盒子裡面的紙張)。酒瓶是玻璃質感又是純黑的,造型也很無機,跟其他物件毫無關係,是畫面的局外人。 整體紅色和綠色太鮮艷,以至於對比色關係太強烈而不協調。因為這種油畫都是快速完成的,所以沒什麼層次感,大多是單一種顏色,不會再參雜其他顏色,觀察酒瓶和背景最明顯。畫框的選擇也不太適合,在這麼紛亂塞滿畫面的圖旁邊,又加上如此複雜的邊框,沒有什麼透氣的空間。

2 Comments

Join the discussion and tell us your opinion.

看了哈勒曼特畫展感動不已reply
24 8 月, 2018 at 8:23 下午

超棒的剖析,獲益匪淺

劉啟宇reply
31 5 月, 2021 at 8:39 上午

精彩的剖析!

Leave a reply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