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國防布,馬列維奇的黑色方塊

1915年,馬列維奇(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 1878-1935)在展覽《0.10:未來主義最終展》中,把這幅作品掛在了展室兩面牆壁的交角,這是舊式俄羅斯家庭掛聖象畫的地方。就像消失的監視器一樣,這張畫引起廣大的爭議。 nopic

我現在要開始戰類組,科學家說,用小畫家拉黑色正方形只要約莫三秒鐘,就可以做出這張要價上百萬美元的畫。藝術家說,我用打字E=MC^2還不用三秒。所以這張畫到底在表達什麼?(絕不是國防布黑畫面或是黑人在黑夜抓烏鴉之類的……)

我常覺得在很多時候理解一件藝術品過程和讀期刊很像,藝術品常立足於前人的脈絡中發展,新觀念先發表先贏。期刊也是引用了很多參考資料,並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是先發表先贏。而藝術品不一樣的地方是,藝術家比較傲嬌,不會大方跟你講他的reference……關於這張畫的脈絡,可以從塞尚說起,就像物理學家們想要找到宇宙的定律,想用簡單的公式來解釋世界的現象,塞尚也想要找到構成造型的基本元素,他開始簡化輪廓,變成幾何造型,並且減少透視。(沒錯,就是所謂的扁平化)。像這張1887年的作品《聖維多瓦山》就可以見到很多幾何造型。(所以扁平化的概念並不算新,最早可以追朔至19世紀) 螢幕截圖 2017-04-10 21.29.43

塞尚的另外一個觀念發展是多方面視角呈現一件物品,認為比傳統以來用單一視角呈現物品方式,會更加真實。像這幅靜物,水瓶的觀察角度是從側面觀察,而桌面和瓶口的觀察角度卻是從上向下俯視,塞尚花費心力將這些不同角度的影像結合在同一個畫面上,創造出不同於攝影的視覺效果(攝影和文藝復興以來的繪畫大多是單一視角)

畢卡索說:「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盜竊。」(就是寫paper不列reference的意思)。所以不意外地,他發展了塞尚的兩個概念(簡單化和多視角觀看),成為了立體主義,像這張《亞維農的少女》中,就可以看到端倪,人的肢體五官都是不同的角度拼湊成的,造型也更簡單、幾何化、扁平(就連胸部都變成三角形了XD)。 螢幕截圖 2017-04-10 22.29.22

除了造型簡單化以外,同時藝術家們也開始思考藝術的主題,不一定要是現實中眼睛看得見的東西,例如:康丁斯基用顏色和造型來表現音樂節奏旋律。《構成第6號》,1913,在畫面中沒有可以辨識的形體,只有純粹的感受。


簡單化、幾何化、非具像這些概念發展到極致,一個在白底的黑色方塊就順理成章產生了。就像E=MC^2一樣,這是一個用來解釋世界現象的極簡公式。人們不一定知道E=MC^2是怎麼推導出來的,但日常生活中卻離不開使用這個公式的核能發電。同樣的,人們可能無法理解這個黑色方塊,但卻大量使用由這個黑色方塊為基礎的各種現代設計,包含著名的柯比意建築和包浩斯設計。有人會問,真他X的有這麼神嗎?看看你手邊的iphone,好像懂了什麼。

Share your thoughts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